11月第三周 渭南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组图)
摘要:虽然秋色的尾巴还在做最后的躁动,飘落的银杏,最后的红枫,摇曳的芦苇,无不含泪送晚秋,但冬天依然如约来临,冬天来了,我们期待着银装素裹的别样风景。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来华阴市检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陕西网(记者 陈冰娟)虽然秋色的尾巴还在做最后的躁动,飘落的银杏,最后的红枫,摇曳的芦苇,无不含泪送晚秋,但冬天依然如约来临,冬天来了,我们期待着银装素裹的别样风景。跟着小编了解下本周的文化旅游资讯吧。
渭南市文旅局来华阴市检查工作 刘家洼遗址出土罕见文物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来华阴市检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1月14日,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光一行五人来华阴市检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检查组一行采取现场勘察的方式,先后深入华阳村金岩沟、孟塬镇蒲峪村等地,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农家乐、旅游违建拆除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刘家洼遗址出土金权杖及山形簋等罕见文物】曾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刘家洼遗址,对研究春秋时期芮国历史以及关中东部周代考古具有重要作用。11月14日下午,记者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
【陕西文明旅游榜单揭晓 韩城获最具黄河风情文明旅游城市称号】近日,“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陕西省2019年文明旅游榜单正式揭晓,韩城市获得“最具黄河风情文明旅游城市”称号,司马迁祠景区同时获得传统文化宣传与践行同在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
2019秦腔戏迷大赛在华阴举办 渭南市博物馆开启“原始部落探秘课堂”
【陕西省2019秦腔戏迷大赛渭南区决赛在华阴举办】八省通衢关中道,一声秦腔华山情。11月15日,陕西省2019秦腔戏迷大赛暨第三届秦腔十大票友渭南区决赛在华阴市影剧院激情上演。从500位网络海选中脱颖而出的60位选手在此一决高下,为广大戏迷朋友送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渭南市博物馆开启“原始部落探秘课堂”】11月14日,新石器学堂“原始部落探秘课堂”在渭南市博物馆北广场拉开帷幕。钻木取火、麻绳的智慧、我型我塑DIY、植物锤染、神奇的尖底瓶五个项目前聚满了好奇的孩子们,负责各个活动项目的讲解员们专业又生动的讲解和示范,让渭南的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地触摸史前文明,体验原始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原始人的生活智慧。
【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11月15日,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动员全局上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做好查缺补漏,确保即将到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取得优异成绩。局机关全体帮扶领导干部、下属相关帮扶单位负责人参会。
大荔县作家协会成立 合阳县文化惠民演出走进陕北
【大荔县作家协会正式成立】11月15日,大荔县作家协会成立后首次代表大会在县图书馆五楼隆重召开。这不仅为全县文化事业填补了一个历史的空白,也标志着大荔县的文化创作、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合阳县2019年陕西省文化惠民演出走进陕北黄龙县】按照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安排部署,合阳县新蕾剧团一行40多人,11月5日起再次深入陕北地区延安市黄龙县,先后在该县红石崖社区进行了两场“2019年陕西省文化惠民演出”。合阳县新蕾剧团为黄龙县的观众朋友们先后演出了大型线腔现代戏《妈妈走了》和原创线腔现代戏《洽川人家》。
【临渭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精彩纷呈】2019年,临渭区文化事业立足“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总目标,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区,奋力追赶超越,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惠及人民群众,推进城市治理、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的,进一步扩大临渭影响力。
秦腔剧《大将郭子仪》在深圳上演 华山西峰索道检修停运
【大型秦腔剧《大将郭子仪》在深圳经济特区上演】一种古老的文化,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艺术的交流,一波心灵的震撼。11月9日晚,由渭南市华州区历经三年,精心创排的大型新编秦腔剧《大将郭子仪》,在深圳保利剧院隆重上演,这也是该秦腔剧继北京演出后,第二次出陕演出。
【杨震家族墓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古墓葬文物保护单位】日前,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陕西省潼关县东汉时期的杨震家族墓地位列古墓葬名单。这将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做好重点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开创杨震家族墓地文物工作新局面。
【华山西峰索道检修停运】按照国家客运索道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及索道运营实际,我公司定于2019年11月25日-12月15日停运检修,检修工作结束后,对外营运时间将及时公布,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每日景点介绍 带你游览渭南山水
【毓秀桥景点】景点介绍:毓秀桥又称据水桥。在韩城市旧城的南端据水河上。桥南北走向,桥体全部用花岗石条砌筑,共有10个拱形桥孔,桥身全长180米,桥面宽4.5米。拱桥两侧各有99个石栏柱,柱顶刻瓜果形,栏板为石质。每孔桥孔的正中各有一石雕龙头,雕刻工艺精美生动。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捐资修建,历时五年而竣工。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市南郊 水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10孔桥———毓秀桥,它迎送着南来北往、四面八方的客人,凝固了一段风雨沧桑的历史。毓秀桥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称 水桥或南桥,乾隆十六年重修,更名“集胜桥”,韩隆二十一年(1756)维修后改名“毓秀桥”。桥南原有三座木牌坊,上题“示我周行”、“四方会回”;“户尽可封”、“士风醇茂”;“解状盛区”、“翠锁城南”,现在只有一座牌坊了,但也颇为壮观。这座牌坊上题“示我周行”。原为刘荫枢所题。据说有一任县官喜弄文墨,换了自己题写的牌匾,还派人混进人群进耳取议论,受到讥讽后赶紧换上了原来的牌匾。牌坊已经重新彩绘,但石雕还是旧物。石雕多为浮雕。底座对称图案均为力士,固然简单,却很生动。中间两幅戏狮的画面,憨状可爱,极富生活情趣。雕刻者匠心独运,非常留意呼应,比如右侧为“玉兔桂树”,左侧是“麒麟看日”;左边是龙,右边是凤,寓一阴一阳之理。毓秀桥全长180米,高6米,宽4.5米。桥墩呈梭形,桥底展石,桥面呈弓状,石缝间嵌铁锭加固,桥两旁为石栏,看柱东有101个,西有99个,护栏石柱用瓜、鼓等造型,雕刻粗放,传达了北方人旷达的性格。桥两头的四个石人,颇有特别之处。从衣饰上看,头带坡形风雨帽(头盔下之垫帽),细看须发卷曲,当为蒙古人,石人应是元代雕刻,决非清代之物。大概是修桥时从别处移来,令其守桥。桥北一座看河楼,高高耸立。毓秀桥从始建到现在“退役”,已经三百多年了。
美丽传说:关于毓秀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三两银子卖桥”的历史故事。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出资所建,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此桥卖给了韩城县。这个故事至今仍在韩城民间广为流传,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
景区特点:毓秀桥为清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巡抚刘荫枢出资所建,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此桥卖给了韩城县。这个故事至今仍在韩城民间广为流传,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
景点地址: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108国道(南郊) 湖南农家水上乐园游泳馆对面
交通路线:附近1公里内无公交,建议自驾导航
推荐指数:★★★★★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刘家洼遗址出土金权杖及山形簋等罕见文物。
陕西文明旅游榜单揭晓 韩城获最具黄河风情文明旅游城市称号。
陕西省2019秦腔戏迷大赛渭南区决赛在华阴举办。
11月14日,新石器学堂“原始部落探秘课堂”在渭南市博物馆北广场拉开帷幕。图为孩子们体验钻木取火。
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大荔县作家协会正式成立。
合阳县2019年陕西省文化惠民演出走进陕北黄龙县。
大型秦腔剧《大将郭子仪》在深圳经济特区上演。
杨震家族墓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古墓葬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西峰索道检修停运。
毓秀桥又称据水桥。位于韩城市旧城的南端据水河上。
毓秀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邑人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捐资修建,历时五年而竣工。
毓秀桥桥身全长180米,桥面宽4.5米,共有10个拱形桥孔。
渭南每日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陕西网渭南站,渭南网每日综合发布。
责任编辑:杨春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