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文旅要闻

“弘扬黄河文化 校地共护非遗”西农—合阳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4-11-25 14:55 合阳文化旅游

为增强非遗传承的责任担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合阳县非遗活力。11月18至19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共合阳县委、合阳县人民政府主办,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弘扬黄河文化 校地共护非遗”西农—合阳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在合阳县文旅大厦二楼文化馆演播厅成功举办,全县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新公布县级非遗项目申报人,县文化馆部分干部,拟列入新的县级非遗传承人的民间艺人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14

19日上午,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顾军,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智,陕西省文化馆原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修剑桥,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合阳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张瑞超,合阳县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民俗专家史耀增出席开班仪式,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肖鹏主持,中共合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鸽致欢迎词。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24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29

苑利教授在其《传承的密码》讲座中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概念、传承形态、方式和价值。在《中国节气节日与乡村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讲座中,王智教授带领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修剑桥教授在《非遗项目申报及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讲座中以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申报条件为例分析了非遗项目申报的条件和要求,以及传承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民俗专家史耀增的讲座《浅谈合阳非遗的文化内涵》聚焦于合阳地区的非遗项目,特别是面花等传统民俗艺术。张瑞超教授则在《非遗品牌建设与设计应用》中重点强调了非遗品牌建设的四个策略。这些资深专家的悉心指导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他们的讲座和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非遗的理解,也为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37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33

参加培训的传承人都热情高涨,他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他们对非遗技艺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解,并且获得了许多创新的灵感。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传承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还能让这些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41

在结业仪式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合阳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张瑞超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微信图片_20241125144645

此次西农—合阳非遗传承人培训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承与交流,更是一次文化遗产的碰撞与融合。不仅为合阳县的非遗文化传承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西农与合阳县的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供稿 孙洁)

责任编辑:郝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