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摘报

7月15日 渭南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组图)

2019-07-15 17:20 陕西网

摘要: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终点站,而在于欣赏沿途上的风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失美好的景致,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境,则一切都成了被自已观赏的风景。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善于欣赏、会欣赏风景的人。

市外事办联合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在暑期出境游高峰期间举办“安全文明出境旅游宣传月”活动。

陕西网(记者 陈冰娟)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终点站,而在于欣赏沿途上的风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失美好的景致,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境,则一切都成了被自已观赏的风景。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善于欣赏、会欣赏风景的人。一起了解下今天的文化旅游资讯。

宣传安全文明出境游知识 临渭区文化馆开展文艺巡演

【渭南市开展安全文明出境游宣传月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加强公民出境旅游安全工作宣传力度,由市外事办联合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在暑期出境游高峰期间举办“安全文明出境旅游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主要在市民中广泛开展社会文明旅游教育,强化文明旅游制度,通过引导旅游者做到遵守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爱护生态环境来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并在公安局出入境大厅、各旅行社等窗口单位张贴摆放文明旅游宣传广告牌,着力提升我市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

【临渭区文化馆:开展“扫黑除恶”“扶志扶智”文艺巡演】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在全区掀起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攻势,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由临渭区委宣传部、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临渭区文化馆承办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巡演”自7月5日开始,在全区各街镇持续开展。目前,在全区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巡演、“文化惠民,扶志扶智”文明实践走基层文艺汇演4场次,参与演员200余人,参与群众累计达5000余人次。

韩城文旅局检查游泳场馆安全 蒲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图书馆成立

【韩城市文旅局组织开展游泳场馆安全大检查工作】为切实保障广大游泳市民人身安全,近日,韩城市文旅局体育科联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部分游泳馆进行了安全排查。此次检查重点是游泳场所证照是否齐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救生员是否按规定配备并持有上岗证、各类救生器材是否按规定配备等内容。

【蒲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图书馆正式揭牌成立】7月11日上午,渭南市图书馆分馆蒲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图书馆正式揭牌成立,渭南市图书馆馆长曹福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若飞共同为图书馆揭牌。渭南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部分领导干部参加揭牌仪式。渭南市图书馆为分馆免费提供图书2000余份。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搭起文化遗产保护与校园的桥梁】7月12日,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邀请前来进行文物健康测评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专家,为韩城交大学校高中学生讲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遗产保护课,搭起文化遗产保护与校园的桥梁。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董少华老师围绕什么是文化遗产,她们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学生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作了讲解。

高校学生走进华山宣传环保理念 澄城县文化馆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相约青春,绿行环保”高校学生走进华山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为了宣传和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让游客朋友们更加爱护景区生态环境,自觉参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来。7月12日华旅集团营销中心联合高校大学生举办了“相约青春,绿行环保”高校学生走进华山公益主题活动。

【盛夏荷花正开时,休闲避暑相约渭南桃花源】仲夏悄然而至,又到了荷花竞相开放的季节,池塘里,已是荷叶田田、花开绰约,桃花源里的荷花已经露出倩颜啦,即使是炎热的天,赏荷的心是挡不住的,清风徐来,休闲纳凉好去处!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景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距城区8公里),以自然地形为依托,将古建筑、关中人文景观完美合璧,利用零河沟道中依梁、借坡、临墹合理布局,千亩桃园环抱的湖光山水,池塘桥廊,尽情的诠释了桃花源的完美意境

【澄城县文化馆开展访乐楼党员志愿服务活动】7月12日下午,澄城县文化馆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澄城古迹——城隍庙乐楼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神楼,近距离感受古建筑的沧桑和厚重,认识古文化的久远和渊源。通过参观,对乐楼这一澄城标志性古建筑有了深刻明晰的了解,丰富了澄城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大家热爱澄城、热爱家乡的愿望和情怀。

每日景点介绍带你游览渭南山水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景点介绍: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项目地处渭南城区南8公里,坐落于紫杨仰韶文化遗址、三张镇紫杨村的零河河谷。总体规划占地5000亩,其中一期占地1200亩,计划投资3.72亿元,二期占地3800亩。是一座以渭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渭南地区土特产文化为支撑的,融民俗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科研教育为一体的人文自然景区。

1.古法建筑:整个桃花源景区的建筑全部都是采用传统古建的手法,纯木建造、榫卯结构,目前景区聘请的工匠和艺人都是渭南地区传统建筑界大师,由于大师们年岁已高,门下再没有收徒,所以渭南桃花源的这些建筑都是大师最后的作品,今后,再想看到纯正的古法建筑,就只能在桃花源看了。

2.大庄严寺:景区内的佛教文化中心,大庄严寺修建在位于景区中心位置的高台上,二台三台建有两处正殿,三处偏殿,第一层建筑称之为山门,东西两边为晨钟暮鼓,佛教圣地大雄宝殿正式施工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庄严寺邀请的驻教法师为广州六祖寺大愿法师座下首席大弟子,待景区开始运营之后,法师会在大庄严寺开坛讲法。

3.独木亭:上层斗拱独木亭,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巧妙的结构以及精密的力量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这个是景区邀请建筑大师专门为景区打造的一道景观,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背后还包含着景区建设者赋予的重要意义。独木亭4面的琅琊每一面都有49根,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 四根柱子有八条龙代表四面八方,简字福,古字福代表中华民族福泽延绵不断。

4.二进制四合院:这座位于桃花源景区的古法技术修建的二进制四合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二进制四合院。

5.陕商会馆:在渭南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说法呢?是因为我们渭南这一带曾经做生意的人特别的多,最兴盛时期,他们一起所兴建的陕商会馆在全国就多达200多所,桃花源景区目前所兴建的陕商会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陕商会馆。

6.砖雕: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不仅仅局限于榫卯结构,砖雕也是其建筑风格的特色,桃花源景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景区的古法建筑,也将砖雕这一传统建筑风格广泛运用,在桃花源景区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砖雕作品,在砖面上进行图案的雕刻与绘画,栩栩如生,并且每一幅砖雕都拥有其不同的含义。

7.彩绘:在桃花源景区,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座建筑都被多彩的颜料描绘的非常精美,这种工艺叫彩绘,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桃花源景区彩绘所使用的颜料是与北京故宫相同的矿物质颜料,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可以保护建筑物使其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8.虎头墙:这是关中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叫虎头墙,是因为在墙的正面有一个砖雕虎头,这种墙从房檐向上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其主要功能是防火,后来人们在防火的基础上又为这种墙赋予了美观的作用,是渭南建筑工艺的精华。

9.马鞍桥: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王莽追刘秀,刘秀在逃跑的时候经过此地,刘秀的马儿跑得筋疲力尽,越跑越慢,刘秀见此情景,为了减轻负担,将马背上的马鞍卸下丢至此地,便形成了现在的马鞍桥,由于长时间以来的风雨侵蚀破坏,现在的马鞍桥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壮观了。

10.渭南驿站:渭南驿站也是一座四合院,由于渭南过去不归同州管,也不归华洲府管,归长安管,渭南是长安的东大门,过去的皇上外出40里一歇脚,而渭南刚好就处在皇上歇脚的这个距离上,所以渭南过去只是一个驿站。

景区特色:休闲、赏花、娱乐、花卉。

景区级别:国家3A级景区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路线:

1.从市区驾车沿渭清路向南行驶进入S107(关中环线),沿S107向南行驶大约6公里至桃花源路口(有指示路牌),然后向西进入桃花源路,随后沿桃花源路继续行驶大约5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2.从市区驾车沿解放路向南行驶经汉马街驶入S107S107(关中环线),沿S107向南行驶大约6公里至桃花源路口(有指示路牌),然后向西进入桃花源路,随后沿桃花源路继续行驶大约5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推荐指数:★★★★★

临渭区文化馆:开展“扫黑除恶”“扶志扶智”文艺巡演。

近日,韩城市文旅局联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部分游泳馆进行了安全排查。

7月12日,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邀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专家,为韩城交大学校高中学生讲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化遗产保护课。

7月12日,华旅集团营销中心联合高校大学生举办了“相约青春,绿行环保”高校学生走进华山公益主题活动。

盛夏荷花正开时,休闲避暑相约渭南桃花源。

7月12日下午,澄城县文化馆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澄城古迹——城隍庙乐楼参观学习。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项目地处渭南城区南8公里,坐落于紫杨仰韶文化遗址、三张镇紫杨村的零河河谷。

桃花源景区安静悠然,小溪缓缓流淌,杨柳轻轻摇摆,两旁仿古的房屋,共同组成清新清新的画面。

独木亭4面的琅琊每一面都有49根,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四根柱子有八条龙代表四面八方,简字福,古字福代表中华民族福泽延绵不断。

远处巍峨的建筑,近处茂盛的荷花,桃花源成为享受田园生活的首选之地。

渭南每日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陕西网渭南站,渭南网每日综合发布。

责任编辑:杨春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