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攻略 吃在合阳

合阳 · 黑池羊肉胡饽

2021-10-28 08:57 合阳魁

回望故园,最让人怀念的,是血脉相连的至爱亲朋;而最让人留恋的,则是那些珍藏在记忆深处的乡村风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黑池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就是牵着大人的衣角,去上街赶集。而赶集的最大动力,就是能到心仪已久的胡饽店里,去吃一碗飘着肉香、浸满红油辣子的羊肉胡饽。那种鲜美的味道,那种奢侈的感觉,至今想起来,依然充满诱惑。

黑池镇,是合阳县东南地区的一个大镇。境内有塬、有滩,有沟、有川。这里既盛产优质小麦,又适合放牧羊群。独特的自然条件,共同成就了当地有名的风味小吃:黑池羊肉胡饽。

合阳 · 黑池羊肉胡饽

黑池羊肉胡饽,虽然只是个地方小吃,但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据《宋史》记载,金将王镇归顺南宋后,领兵南下。当他的军队行至黑池镇附近的韩庄村时,天已黄昏。见他们军纪严明、不祸害百姓,当地群众纷纷上前热情地招呼他们。有的端来羊肉,有的送上面饼。王镇一行又饥又渴,他们随手将当地人送来的羊肉和面饼一起下锅去煮,煮好后一尝,其味妙不可言、鲜美异常。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王镇同岳飞在朱仙镇里应外合,大破金兵,迫使金兀术仓皇逃走。在会师祝捷的庆功宴上,王镇叫手下呈上那“二合一的美味”招待岳元帅。岳飞细品后,觉得味道极美,就问这是何物。王镇说:“肉是羊肉,饼子是汉民叫的饽饽。把两者煮在一起,就是此物,我们胡人也很爱吃!”岳飞说:“胡汉能成为兄弟,也可以变为一家,那就将这一美味叫做‘胡饽’吧。”

黑池羊肉胡饽,是用优质的小麦面粉烙成薄饼、切成细条,然后再与鲜美的羊肉一同烩煮成的民间小吃。它做工考究、汤浓味美、口感筋道、回味绵长。“宁吃一盘胡饽,不吃酒席一桌。”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当地百姓对这一风味小吃的厚爱与推崇。

黑池人吃胡饽,原本有个讲究,那就是立春后,在羊群繁殖、哺乳的春季,不能杀羊吃胡饽。等到六月六芒种前后,黑池街上的胡饽店才能在人们将近半年的期待中,营业开张。那时候,正好羊肥汤鲜、新麦上场。平日很难吃到荤腥的人们,可以在一盘羊肉胡饽中一饱口福、滋养身心。到了冬天,既滋补、又暖胃的羊肉胡饽,那就更是驱寒养生的美味佳肴啦!能在胡饽店里酣畅淋漓地享用一盘胡饽,那是我童年最憧憬的幸福生活!现在,禁忌已破,在黑池街上一年四季到可以吃到鲜美的羊肉胡饽。

黑池羊肉胡饽,流传于黑池镇及周边地区。如今,黑池街上手艺最好的要数王百陈老人。现年已七十九岁高龄的王百陈老人,他的祖师爷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饽师傅彭月儿。而他的手艺,则是从彭月儿最出色的徒弟王友娃那里学习和揣摩来的。

要想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少年时代的王百陈就知道,必须勤学苦练,更要用心揣摩。不想吃苦、投机取巧,那是学不到手艺的。

从十四岁入行到现在,已经在胡饽店里坚守了一辈子的王百陈老人,深知这一行的苦累。到县城跟交流会、自己开胡饽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苦最累的时候。

苦过才会甜!几十年来,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王百陈靠卖胡饽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比周围人吃的苦多,自然也就比别人的日子富裕。当生产队里一个劳动日只值两毛钱的时候,他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六十块钱的收入。这份让人羡慕的高收入,也让他错失了转成国营食堂正式职工的机会,造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责任制之后,四十多岁、正值壮年的王百陈脱离了国营食堂,与人合伙,开起了自己的胡饽店。几个人一起投资、一同劳作、共同分红。那时候的生意,好得让他们惊喜。

宽松的政策,给王百陈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转机。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他的旗帜下。

收入虽然不错,但过分的辛苦,使大儿子王宏斌对这一职业心生厌倦。成年后,他并不愿意子承父业,继续在这一行劳作。他的逆反,让卖了一辈子胡饽的父亲无可奈何。

生意做遍,不如卖饭。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王宏斌重新捡起家传的手艺,在黑池街上另立门户,开了一家新饭店。从小在胡饽店里耍大的王宏斌,挑来选去,最终还是踩着父亲的脚印在这一行落脚。从煮肉到切饼子,从煮胡饽到搭配调料,他既沿袭着父亲传统的手艺,又根据时代的变化,有了一些新的改进。

如今,王百陈经营了三十多年的老店里,由二儿子的女儿王亚楠掌勺。年近八十的王百陈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不能亲自下厨,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地要给儿孙们不停地点拨。

黑池街上,胡饽店里掌勺的大厨,从古至今,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王亚楠的加入,颇有几分替父担当的巾帼风范。王亚楠的父亲视力不好,爷爷如今也老了,二十多岁的王亚楠,在全家人的辅助下,竭力支撑着“百陈胡饽店”这个黑池镇上最老的胡饽店的招牌和门面。

黑池镇,是黑池胡饽流传和风靡的主阵地。而黑池羊肉胡饽的影响,早已波及到了周边地区。黑池南边的马家庄街上,马忠善的胡饽饼子就烙得非常出色。饼子烙得好,其中自然有他特别的用心和细致的诀窍。

合阳 · 黑池羊肉胡饽

第一个将胡饽店开进县城的,则是另一位高手田乾周。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黑池胡饽在县城里早已是落地生根、远近闻名。外地人一到合阳,搜索一下当地美食,品尝一下风味小吃,田乾周经营的“县强胡饽”,无疑是一块口碑最好的金字招牌。

田乾周,黑池镇导基村人,十七岁初中毕业后,他就跟着父亲在村里开胡饽店。改革开放后,他们全家人一起到县城跟交流会摆摊卖胡饽。县城的繁华,激起了他进城创业、拓展经营的雄心。

进城创业,刚开始的难度可想而知。白天搭棚卖饭,晚上拉开铺盖睡地铺。过去的艰辛,一言难尽。

为了生计,不懈地奋斗;不甘平庸,积极地进取;饱受艰辛后依然乐观,不因知足而裹足不前。几十年来,田乾周夫妇将他们开在县城繁华地段的胡饽店,经营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厨艺出众的田乾周,又是个懂得饭店经营的老板。总结几十年成功的经验,田乾周觉得并不复杂。他认为,对饮食行业来说,也无非就是要把好“环境卫生、服务态度、饭菜质量”这三道关。

“看人下饭”,原本是对一个人品行、做派颇为不满的贬损。这句话,经过田乾周一家人用实际行动重新诠释之后,却变成了机智、灵活的经营策略,敦厚、和善的情感表达。

年轻时跟着父亲学艺,壮年时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奔忙,如今,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的参与,让即将步入老年的田乾周,在经营思想上,又有了新的转机;儿子的许多新点子,也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了新的惊喜!

田乾周的儿子田县强,在祖辈和父辈两代胡饽师傅的熏陶下长大成人。现在,他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下班后到店里接替父亲忙活。作为年轻的一代传承人,他已继承了家传的手艺;而在经营理念上,他却比父亲更为超前。

新的经营理念,带来的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向外拓展新业务的同时,对店面环境的改造,对饭菜质量的坚守,对现代人口味的把握,依然是田乾周一家人日常关注的重点。

老一辈在继承中坚守,年轻人在探索中创新,黑池羊肉胡饽,在新老交替的传承中,更为鲜美、更加香醇。在我的心里,那一碗飘着肉香、浸着红油辣子的羊肉胡饽,至今依然牵动着我回家的脚步、思乡的魂魄。

 

责任编辑:王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