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增收产业 拓富民路径
摘要:“十三五”以来,合阳县农业农村局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51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74亿元,新发展特色产业11万亩,实施农业产业项目406个。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合阳县农业农村局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51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74亿元,新发展特色产业11万亩,实施农业产业项目406个。
村村建园户户有业,坚持村村建设产业园,户户发展增收田,把农民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变“输血”为“造血”。实现215个村(社区)产业园全覆盖,农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8%以上,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统分结合”、“入股分红”、“村企联合经营”、“农户认领经营”四种产业带动模式。
先行先试全域产改,坚持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的重要动力,持续推进。自2018年6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以来,按照“聚点突破,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思路,以金峪镇沟北村为试点,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215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先后两次在省上交流。“合作经营+现代农业+服务创收”的沟北模式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全省典型,沟北村也获得陕西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二十强。
落实措施,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培育各类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230家。全县104个贫困村(社区)全部实现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目标。
坚持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延长带来的增值收益。先后招引中资国业牡丹、恒源林牧等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累计建成村级产业园230个,获批命名的现代农业园区55个,其中省市级园区17个,县级园区38个,规划总面积28万亩。
三产融合拉动。依托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建设,依托“伊尹故里·诗经合阳”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南社秋千谷、百良岔峪等乡村旅游示范点48个,发展农家乐120家,带动贫困户1604户。
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合阳九眼莲、合阳红薯、洽川乌鳢等3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9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双品一标”,“合阳红提”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
责任编辑:陈冰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