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要闻

吃在合阳:看木偶戏吃踅面 合阳人的生活燎滴太(组图)

2017-10-25 17:19 西部网

摘要:合阳人爱看线戏(木偶戏),爱吃踅面,把踅面和线戏当成自己的宝贝,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戏),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

也许因为地处民族发祥地的缘故,合阳的饮食文化也像这里的历史和民俗一样源远流长,别具特色。

陕西是中国的文化大省,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现在正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业也需要顺应时代做大做强。“东府菜”(渭南菜)是陕菜的重要代表,而说起渭南菜自然就离不开烹饪始祖伊尹文化。伊尹文化与精神也促进着陕西餐饮特色的方向。日渐繁荣的渭南餐饮,将成为陕西餐饮文化的新亮点。

传统饮食技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合阳作为伊尹的故乡,是陕西菜点和烹饪技艺的重要构成,担当起了推进陕西饮食文化发展的开路先锋。餐饮行业中的有识之士会从民间引进美食,不断改进、提高,使之得到流传和发展。而在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并几乎覆盖物质文明一切领域的今天,渭南菜对于继承中华美食的精华并促进其繁荣昌盛、更上一层楼,具有重大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阳人性格上的“直”与“柔”与当地的饮食互相影响,造就了合阳地区饮食的多样化,形成了千百年来独特的饮食文化。合阳县十二个镇,每个镇都有一些代表菜,无不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情和饮食爱好。合阳人在吃食上很讲究,不仅要品味美味佳肴的味道,还要品出一个文化的韵味来,用乡土原汁,以乡情提味,让家的滋味更鲜。

花馍

花馍:可以吃的艺术品

渭南各县都有制作花馍的习俗,合阳也有这个传统。以精制面粉做成各种“插花馄饨”,作为红白喜事及“送时节”的礼品食物,样式以狮、虎为多。凡拜年、看忙罢等,均以大圆“调和馍”或光光馄饨点梅花为主,即所谓“少看老,实心好”。元宵节的“眼眼馍”(亦称“脸脸馍”)、端阳节的“虫虫馍”和中秋节的“果子糕”(有的称“枣糕”、“糕糕馍”)讲究插花多样,则属“老看少,花枝俏”。结婚、看娃、贺寿、丧事中的奠礼馍均用插花,形式分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多种。

宴席:美味用数字说话

宴席更是讲究。婚丧筵席大致上是一桌七座或八座(徐水以北与西北乡多为六座,俗称“开口席”),先酒后饭。酒席分凉菜、热菜。凉菜以所上菜多少分“五点梅”、“九器儿”、“十一镶”、“十三花”;热菜有“两品两拼盘”,各种炒菜少则八九道,多则几十道。现多增加全鸡、全鸭、全鱼、带把肘子等。饭席为“十全席”、“八碗一品(或火锅子)”、“十三花盖顶”等。丰盛的宴席,精巧的手艺,体现了厨祖故里深厚的饮食文化。说罢宴席,再来看看乡镇市集,这里面的讲究就更多了。过去合阳县酒馆卖酒菜,按斤两(16两1斤)计价。清末民初,乡民下酒馆喜食“斤半四件”:一为半斤先煮后蒸的条块脊肉,称为大炒;二为用煮蒸法制成的优质肉片,加豆酱、辣椒,又是半斤,称为豆参肉;三为肉丝炒粉条,肉量为四两,名字叫小炒;四是凉卤肉片或猪头肉丝,以四两为标准,称为凉盘。这三热一凉,肥瘦兼备,既有酒菜又有饭菜,经济实惠,成为乡民二三人下酒馆的标配,也是民间宴席必备之菜。

踅面。

木偶戏

踅面:合阳小吃一绝

伊尹故里百良镇莘村的踅面可是合阳小吃一绝,它是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据考究踅面也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面”。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用荞面做成,工艺复杂,其中有一个程序是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划开摊平,据说“踅面”即由此得名。吃时把水烧开,再放少许盐,以防面入锅中变粘。抓一把切好的面投入锅中,用筷子顺锅边一搅,便可捞起。调味是关键,猪板油(白油)、大油辣椒(红油)、清油辣椒、盐、醋,再蘸一点花椒面,捏一撮葱花或韭菜花,这么一搅和,味道全出来了。吃踅面时猪油必不可少,荞面遇上大油,才软和好吃。

合阳人爱看线戏(木偶戏),爱吃踅面,把踅面和线戏当成自己的宝贝,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戏),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看线戏,泡瀵泉,吃美食。吃完踅面,还有特色的黑池羊肉糊饽、路井辣子豆腐、酸辣粉汤、喜锟饨馍、“斤半四件”等着你。

为了纪念先贤伊尹,10月29日上午10:00,中国烹饪始祖伊尹祭拜活动将在合阳县莘国水城举行,活动主题为“薪火匠心、感知华夏”。届时,以“钟鸣九州、华夏共祭、继往开来”三大板块组成的庄严的祭拜仪式将隆重举行,同时,传统文艺演出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责任编辑:杨大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